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药材行情 > 正文

重磅》第45期 李诚:从四大囤积案例看药市潜在危机!

类别:药材行情 日期:2017-9-22 16:26:24 人气: 来源:

  作为几十年的老中药人, 在当下药市中,写“警示危机 ”文章不合时宜。但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权当给大家提个醒吧!

  产能过剩,库存沉积,供大于求,价格烂市,市场进入萧条期,这当然不是药市的现实。但是,萧条的阴影正在遥远处,向药市悄无声息地走来——未来两三年,大概就和我们面对面了。

  当今新闻界最热的词是“灰犀牛 ”,它体量大,远远可见。暗喻危机中的大概率事件,不象“黑天鹅”,相对白天鹅是突发的小概率事件。犀牛又具有看似傻傻的,呆呆的,似乎没有什么。但是,一旦发动袭击,突然加速达到惊人的促不及防,对人危害更大。

  我不赞成用灰犀牛形容中药材大货市场的远景——因为,这次中药材市场价格的下跌,不会象犀牛,由呆而突然加速。这个周期的寻底,不是跳崖,而是走下坡;不是飞机失事硬着陆,而是缓缓软着陆。我们不妨看一下国内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如左高右低的斜线,代表市场大趋势走低。告诉大家,別看药市将温和变脸,就大意。如同温水中的青蛙,正悠然地享受着美好时光,孰不知已经来临。

  没看到吗?水温正在升高——一方面是药材越种越多,进入超快生产发展周期 ;另一方面是社会库存沉积越来越多,进入补库存囤积周期。

  “水库理论”,在2016年开始的药市小牛市中油然而生——涨价的趋势中,谁存货谁受益,库中货自然增值,仿佛养了一群下蛋的老母鸡,何乐而不为呢?市场的价格上涨,产生了不可的财富效应,囤积就赚钱,两年来几乎没有人因为压货赔钱。

  这样,头羊领道,群羊跟随。众人压货的趋势持继了近两年,累积的中药材社会库存,仿佛一座座水库紧紧被青山环抱。水还在流入,水位还在上涨,什么时候开始泄洪甚至溃坝?所以,我忧心忡忡。

  很多中成药厂上市公司,囤积三七,传说总量在10万吨,库存够社会用3年,既使连续3年绝产,也不会缺少原料。有的囤积量高达年自用量的10倍,据说还有一家东北药厂储备更多。以上数据,纯属市井传言,也许是无风不起浪,也许是越传越玄的放大效应。但是,说囤积的三七量史无前例,这不为过。

  其实,阳光之下没有新鲜事。药企囤积,十年前广东某上市公司大规模囤积三七,当时,还惊动了国家发改委,派出调查组到其仓库检查所谓“炒三七事件”。当时我曾发表“ 大象起舞”的观点予以赞赏,如今,囤积三七,不再是孤象独舞,而是群雄并起。

  药企囤积自用原料,是高屋建瓴的决策。上个三七涨价周期,2008年三七还不足百元,而后市价上行,连涨五年,最高天价800――1000元。广东这家药业先知先觉,受益颇丰。但是,上百家用三七原料的药企,都成为高价三七的接盘侠,。

  中药材大商品三七,在生产端,生长周期长达3年以上,丰欠受自然气候影响不确定性很大;而在需求端,药企生产多味配方,缺一不可,加之保健需求增长,刚性需求非常明显。一旦减种减产,再屋漏偏逢连阴雨,受早涝之灾,生产再度恢复需3年之久。三年之中市价必然涨涨涨,所以,必备一二年或二三年库存——这本是企业原料爆涨暴跌风险的正确决策;同时,这样的长备库存,也可以熨平市价波动,填谷削峰,生产稳定,成本可控,盈利可期。

  吃一堑长一智,有了该企业的财富效应,2013年当三七回落,市价低到120元(120头的),群药企纷纷进场抢购三七,短短二三个月市价翻番。

  当然,三七被药界认可,信息之功也不可没。三七活血化瘀,又兼具多种保健功效,各种宣传和推广手段,把三七从中药房的药斗子,送进寻常百姓家。因为,实力雄厚的资本,对宣传效应了如指掌,收购、联姻或自建网络信息平台,形成市场影响力。目前,国内三大中药材信息网站天地网、康美、药通信息网,都和资本联姻,实现信息与实业的结合。这是当今新特点,也是时代的进步。

  在这种情况下,三七的年需求量,从2013年的七八千吨,三四年之间增长到高达3万吨(也是分析评估,不是普查统计)。最乐观的人,甚至把三七比作枸杞子——一个用量从3000吨增长到20多万吨的品种,创造了药食两用中药材单品种发展成一个大产业的。明天的三七就是今天的枸杞子,多么鼓舞的预言!如此以来,囤积者对未来充满如诗如画想象的空间。是的,一个有故事的投资品,有无限的想象空间,理所当然是投资的理由之一。

  但是,枸杞子需求增长100倍花了3O年,才走进茶室,走进饭店,走进家庭的。企望三七用三五年时间,创造枸杞子用30年创造的业绩,是不是有点的梦想?另外,枸杞子的价格是一个缓缓的不知不觉的上涨过程,从8元涨到80元用了30年,如果比较西红柿从当年2分涨到现在2元,可以说扣除货币贬值,去除通货膨涨,枸杞子价格难言爆涨。

  枸杞子的生产,年年扩种,成为西北脱贫致富的产业,种植面积高达200万亩。、青海、内蒙数百万药农受益,再考虑到延伸的下游产业链,可以地说——枸杞子奇迹,是我国中药材发展的一面凌空飞扬的红旗,应该认真总结,发扬光大。

  而令人优虑的是三七,凶猛的囤积,价格短时间爆涨,高价必然以凶猛的力度刺激生产。种一亩三七的年收益超万元,你说药农会不会疯狂扩种?老产区重茬地不能种了,但是有经验的三七药农,会跑遍广西云南每一处土地,甚至丘陵山地,寻找适合种三七的土地,包地种三七。三七奇迹从10年前开始,近3年神线年高价不跌了。年年岁岁扩种,扩种岁岁年年。今后,每年的产量当年都消化不完,需要接盘资金。第一批大资金是上市公司药企,第二批是跟进的药商,现在是产地人,包括药农,心理预期的价格,跌价不卖。

  但是,你注意到了吗?云南文山三七市场,是三七从产地进入全国的唯一集散地。一个集上市量百吨以上,而成交量仅占上市量的10-15%。这样全年从产地实际销往全国的三七,不过千吨而已——这和年生产量、年需求量相比较,仅仅是个零头。这种现象,不值得我们吗?药农生产的三七,大量滞留在产地,说明产大于銷,说明产地库存在沉积。这种产地产出滞留的局面,还能几年呢?

  不必杞人忧天,药企自存自消,吃多少可以消化多少,而且成本稳定,原料无虑。是的,药企可以消化。但是,市场失去了三七的需求的主力军,那么,谁来消化药商的陈货和药农年年产新货源呢?

  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是客观的,经济规律也是一种自然的不可的力量,至今药市30多年,还没有资本战胜客观规律的案例。

  所以说,从2016年初开始的补库存的进程,不会这样永远持继的,而应该认识——商品库存矛盾双方,是对立的统一。补库存和去库存,他们是对立的,进是进,出是出,同样又是相互的。如今的补库存必将为去库存,向。

  这一对矛盾斗争的双方,相互是有条件的:中药材市场的景气周期,繁荣和萧条,就是其条件。涨价补库存,跌价去库存。我认为目前中药材的库存,象三七这样一大类的品种,库存到了极限了,象水库水位有最高警示线一样,该开闸放水就放水,千万别溃堤!

  药商在中药材大货市场囤积待售,安国市场可追溯到几百年前就有典型案例,安国市药志就有记载,近30年也不缺少成功的传奇。1998年,中国药材公司大量收储黄连和羌活等六七个品种,都是战略性的,有益行业发展的举措。当然,甘肃商人收储党参,超越了全国综合性市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为中药材大品种的生产和供应健康稳定发展贡献卓著!

  这个小牛市周期有三个明星品种,三七、草果和北五味子,人所共知,药界有目共睹。如果评论这个周期的大货运作,这3个品种都是绕不开的话题。但是,评论草果一定是一件费力而不讨好的事。

  草果在2015年底市场价格在40――45元震荡。其实,已经有大商人进场囤积,囤积量在二三千吨。成本就是行情价,不高不低。这时一场冻灾发生,中药材天地网上曾真实地报导了草果云南产地,甚至国外越南受冻灾的情况。图文并茂,让我们身临其境,受灾减产确定无疑。

  这时,大户认为不可违,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加快了收储的力度。据说当时只要你卖我就不砍价,你要80元我就给80,秋风扫落叶,风卷残云。千千万万小散户手中货源,都被席卷一空。最终,据调料行的商人估计,大户库存可能高达7000吨,行情最高拉升到180元的天价。创造了草果历史价格的奇迹,超越其1990年的创造的高峰价80元,整整超越了百元,想都不敢想,草果做到了!

  但是,拉高也付出了高昂代价,可能大货成本超过了百元。创造了市场奇迹,成为闪亮的明星,但此刻此地!

  第一难,高价不稳,拉上去掉下来价格没嘴会说线元的价格供大于求,掉到lOO――120元小幅震荡;大意是这个价位,供给和需求在扯大锯拉大锯博弈。

  第二难,草果主要用作调料,需求弹性大如今大常用调料13个,几乎都在偏低价位:黑胡椒30元、白胡椒55元、小茴8元、大茴八角20元、丁香50元、肉豆蔻55元、白豆蔻58元、益智仁70元、高良姜10元等等。

  调料的需求弹性大,不像纯治疗性的药材需求弹性小刚性明显,调料价格上涨则需求量减少。草果市价25元需求可能高达万吨,其中一定有囤积补库存的。但是,拉高到180元,则出现“ 滞胀”,需求下降到不足5000吨。那些小散户中散户乐颠颠去库存,而常年经营户即调料行经营草果,只备周转库存,以售订购,细水长流。结果把大户晾在高高的价格的山顶上,进退两难。

  第三难,调料行是一个半封闭圈子,垄断性强传统中药材行业历史上,经营同类品种的药商,都抱团取暖,形成一派一帮,有名的如黄芪帮,人参帮等等;也有按地域分的,晋商、徽商等,不过近30年都淡化了。

  唯独调料商,却独成一个松散的小团体。因为,从事调料经营的人数本就不多,但实力雄厚家资数千万之上的,又几乎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从摆小摊位,趁城市化和房地产的东风,城市餐饮和快餐方便食品的快速澎涨,调料需求倍增,小经营一时间作大。有着相同经历又同时经营相同调料的这批商人,垄断了调料市场,瓜分了市场份额,外人很难再进入。

  调料品常用的不过13个,他们有自己的进销渠道,一般是各品种搭配买卖,你想单独挑选一个品种大量吃进或抛售,都入不了行。他们的信息也在行内交流,玉林调料微信群500人,外人进不了群。所以,炒做调料草果,碰到了经营渠道和信息的壁垒,难入调料市场。这和姚老板(姚振华,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在股市收购万科股票,被称为“ 人来敲门”一样。最后姚老板,从最初的气壮山河,收购兼并,到最后不得不附耳贴首,铩羽而归。

  草果,这拨小牛市当仁不让的3大明星之一。草果市价的的确确翻了4倍,三七不过2倍。但是,只不知大户的心态如何,是进退两难,还是继续信心满满?

  从多方信息得知:2016年,“大蒜帮”扫货山茱萸,总计吃进大货3000吨,成本很低,只有24元左右。相信报导属实,这是“大蒜帮”的的风格。在“ 蒜你完”超低价进场,等待“ 蒜你狠”获暴利出局。

  所谓“大蒜帮”,那是对炒大蒜片商人的俗称。大蒜片进出变现容易,产地集中,有全国集散地山东金乡大蒜市场。而历史上,地价到天价几十倍很正常。炒大蒜,成了商界的暴富代名词。据说上次历史性的机遇很多中药材市场的大货商人也介入了,而且业绩可圈可点。这次可能一些炒蒜发财的人,联手介入中药材的小牛行情,跨界淘金,勇气可佳!

  山茱萸,曾经在1998――1999年出现天价300元,也是大起大落、爆涨爆跌的明星品种之一,不断让投机客念念不忘。

  在这次“大蒜帮”操作之前,2011—2012年也有界外人进场,失败出局。投资和操盘主帅,也被一些网站称为河南“大蒜帮”,其实这是。他是期货市场的高手,亿万家产,成功人士。听朋友讲炒药暴利,杀进来,选择山茱萸,投进一个多亿,市价最高炒到70-80元,前后历时两年多。最终,他明白学了雷锋,给产地药农和市场被套药商抬了轿子,自己亏得几乎破产,知难而退。又重回期货,三五年后必定又是一条好汉!

  近在眼前的这次“大蒜帮”,山茱萸炒作优势一清二楚:年年有受灾减产利好;大户建仓成本相对较低;又赶上小牛市行情,不乏跟风者。

  河南、陕西、浙江、山东,都有大面积发展。因为那个1998年山茱萸的天价周期,山萸肉树就是摇钱树。不占平原丘陵耕地,又绿化荒山;再赶上“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潮,地方一把手业绩工程,财政补贴,于是不知道多少个“ 万亩山萸肉工程”遍地开花。

  到了21世纪,小树成材,一年风调雨顺,采摘的山茱萸够二三年,产地收购价大多跌到15元上下;原来手工去皮,现在已经使用机械脱皮,成本更低。当然,社会总成本在上行,山萸肉正常产新成本价,大多在20元左右。

  山茱萸不同于很多种在耕地上的大家种中药材,一旦超低价打击生产,则农民对一两年生的东西很快就会弃种改种,像桔梗、白术等;多年生的砍掉,像吴茱萸、北五味等。这样价格可以调节供给,生产,消化库存,进入新一轮涨价周期,还有盼头!

  而山茱萸不行,跌价了,山萸肉树在山上不占耕地,不会砍掉。有些大树卖到城市绿化,还有收入。据我所知,就有河南药商改行园林绿化,赶上城市化风口,起步就靠把家乡的山萸肉树卖到城市,而腾飞起来。只是移卖到城市的总量不大,对产量影响微乎其微。

  山萸肉树既使几十年几百年都不会自行枯老,年年还能老树开新花,枝枝杈杈挂满红宝石般的串串鲜果。

  所以,庞大的在地山萸肉树就是潜在的供给,彷佛悬在炒作者头上的,不知道那一个产新爆炸,产量高达两三年的需求量,市价再次回到最低谷。投资者就怕这样的不确定性风险。有货的,特别是数千吨的囤积者,会被砸暈。

  有人幻想,山茱萸补益肾虚,疗效有目共睹,为什么不能象枸杞子一样走进千家万户,需求翻十几番,想多种山茱萸都来不及,那么山茱萸的市价必超千元。可惜,山茱萸口感不行,没人能象吃枸杞一样吃山茱萸,这个问题难倒了专家。仅靠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消费需求,毕竟增长有限,已遇到瓶颈。

  当然,中药材市场大货囤积不仅仅三七、草果和山茱萸,生地、细辛、黄芩、巴戟天、猫爪草、北五味子等,多多少少可以看到资本进场的影子。

  我对囤积野生稀缺品种表示赞赏,像苍术,原本资源广泛,江苏、、内蒙、东三省,储存量很大。产量高的年份高达万吨以上,近两年年产二三千吨,三五年以后,资源可能枯竭。

  苍术多年生草本,生态,不会自然恢复。家种可以,但周期长,靠药农自发种苍术,或走计划经济的老,都不现实。只有依靠市场价格发出信号——种苍术发大财!这样才能调动起家种的积极性。特別是不能靠自然涨价,真到苍术野生一棵难寻,再发展家种那就晚了!

  有远见的大格局的企业家,提前进场进行合理储备,价格上一个台阶,成为能调动种苍术积极性的契机。再经过五年、八年,或许十年,家种才能形成规模,规模化的家种商品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这样既能使储备者稳定盈利;又能促使家种提速,绿化祖国山川,有利于中药材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样又利己又利他的,何乐而不为?

  苍术生长是一棵紧挨着一棵,密密麻麻,在内蒙大草原上,在太行山,在东三省的崇山峻岭,都如厚厚的地毯一样,把绿色铺展开来。可是,苍术式的采挖,失去了绿色衣衫的土地,裸露而荒漠化。当年,千百年遗传下的苍术宝贵资源,大规模贱卖了。1995—1996年安国市场光苍术3元,一年出口到韩国四五千吨,去制造敬的香柱——我国宝贵的野生资源,就这样化作一股股青烟,消失在异国他乡的天空。留给我们的,则是沙漠化的草原,不时灰霾漫天的沙尘暴。

  如今,要感谢大格局的企业家,终于开始大量储备苍术,拉动了苍术价格达到70一80元。用价格向市场:苍术是稀缺的宝贵的;向广大产地:种苍术,可致富!可喜的是,内蒙地广人稀之地,苍术种植已经广泛铺开,千里草原荒漠之地,有了新的苍术种植产业,大有可为!

  承德是北苍术的道地产地,闻名古今,响誉全国,雅称“ 热河苍术”,其苍术质量芳香入鼻,沁田,现代科技化验含量第一。可惜资源也近枯竭,年产不过二三百吨。如今,由原承德药材公司总经理宁翠玲领导的苍术建设,给苍术人工种植规模化生产,带来了美好的前景。

  从苍术的案例,我们也可反思一个问题:每到一个繁荣周期,价格上涨,药材紧俏。这时,“ 国家储备”就呼声满天;一旦价格下跌,市场萧条,呼喊声归于沉寂。这是好心人的好意,希望解决中药材大商品价格周期性,生产大上大下,价格暴涨暴跌问题。但是,这样思维,其实还留在30年前计划经济时代。现在该了,研究一下,国家近十多年收储玉米的教训,就知道其中滋味了。

  可见,依靠市场,依靠企业,特别是依靠有远见灼识、又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他们胸中有大格局,站在行业战略高度,致力于发展中药材生产和合理收储,中药材行业才会稳定健康发展!

  第一次,刚刚放开的中药材市场,第二年1985年安国地产烂市,牛膝每公斤二毛,沙参一元。还卖不掉,清苑具温仁区种的沙参、牛膝和荆芥穗,扔在外面风刮日晒都没人保管,任其烂掉。

  第三次,1994年人参17元,摆地摊卖;安国市场沙参1元。大货的不够仓储费,当拉圾处理不够工钱。

  我相信周期论,中药材市场大体10年多一个大周期,周期的时间不会那么准确的10年。这里不过是强调市场经济复苏、繁荣、萧条、危机这样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今年药市还是繁华似锦,为什么大讲二三年以后的危机呢?因为中药材生产,会有一个生产过程,从种到收,需要一年至五六年。所以,种时要想到若干年之后的收获季,是什么价格?还因为,经营者库存小,船小好掉头;而大货囤积者,庞大的库存,船掉头,再存一二年是什么价格?

  最后,对中药材市场大中药材品种的大货储备,我一向持认可态度!如果,掉在一个个炒作中药材的现象里,你可能一叶障目——你可能会相信,炒作只是一群投机的投机倒把行为而已,你也会一起喊打:蒜你狠,逗你玩,药死你……

  但是,如果你站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实行的市场经济的高度,又纵观各行各业所有大商品――石油、铜及各有色金属、煤炭、粮棉食用油蛋等大农副产品,你会发现,其市场价格都是波动的,周期性起起落落。发达国家二三百年,摸索建立期货市场,利用其发现远期价格,利用其生产者和终端消费者,锁定成本或利润。为发展市场欢迎投资,为了活跃市场也充许投机,但是必须遵守游戏规则。

  说到底,中药材原料药大品种,和所有其他大商品一样,有共同的商品属性,一般性,或共性;同时,又具有金融属性,或可证券化。你可以正常经营,可以投资,也可以投机——这都是市场行为,企业和个人都有选择。而的职责,则是建立健全现代中药材流通市场,支持现货和期货两条腿走,同时严格监管。

  中药材原料是一般农副产品,又是特殊商品,有其生产和贸易流通特殊性。这样,既认识中药材和其他大商品的一般性,又考虑中药材的特殊性,建立健全虚拟和实体的现代中药材市场,建设规则有序、监管严格,又具有投资价值的现货和期货市场,才是破局市场失衡风险的可行之道。

  对于大中药材的合理储备具体观点,我不再老生常谈一一总结的观点,其实都在我上述对4个案例的具体陈述之中,三七、草果、山茱萸和苍术,就是最鲜活的案例。

  推荐:

  

关键词:药市田七行情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新疆药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