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文化 > 正文

遂宁:诗的城市诗的生活

类别:中医文化 日期:2017-9-22 16:25:24 人气: 来源:

  春享十里桃花,夏看十里荷画,秋赏红海枫林,冬钓涪江寒雪。在遂宁生活,最惬意的就是蘸一笔闲情,酝一帘心事,或诗写风花雪月,或词填春夏秋冬,或曲唱悲欢离合,或赋染墨香古韵。

  有多少人爱上遂宁这样的诗意生活?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一杯虽已卧烟霞,为汝名高酒易赊”的张船山,还是“殷勤嘱咐春山鸟,早向江南劝客归”的黄峨、“来年准别先生去,归钓故居明月湾”的吕潜……

  泡一杯清茶,选一本好诗,靠最喜爱的那棵万年青坐下,单手支撑着满头的白发,惬意地徜徉在诗词的世界里。这是79岁老人彭科学最喜爱的一种生活。

  出生于大英县隆盛镇一中医世家的彭科学,从小爱好诗词文学,高中时还写过两首诗在《重庆日报》上发表。大学毕业后,曾在一所中学执教语文的他,因意外受伤而弃文从医,回家继承父业,白天务农,晚上研读医书,靠勤奋改变了生活,成为基层为民疗疾的中医医师。

  工作的繁忙让彭科学无暇他顾,直到1998年退休后,他才再次提笔重新回到诗词创作上。“一生曲曲折折,但终究能回到最爱的诗词文学,这本身就是最幸福的事。”此后20年,彭科学写了500多首诗来记录自己的人生轨迹,如《弃教归田》《古稀回眸》等。

  为帮助更多患者解除病痛,退休后的彭科学选择回到医学岗位。有了诗歌的陪伴,他的生活劲头十足,就像他在《古稀受聘》一诗中写的那样:“人生多奉献,莫将古稀当残年。”他还写出了不少心脑血管疾病和多种癌症预防的打油诗,提醒读者防病健身。

  除了工作,家人的爱也被彭科学记录在自己的诗词里。在《心雨》诗词集的“爱情港湾”篇章中,就描写了很多他和爱人相依相伴的美丽爱情故事。

  2008年时,妻子被病痛住进了医院,彭科学不离不弃在旁悉心照顾。回想跟妻子相互扶持一走来的点点滴滴,他对夫妻之间的“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风烛岁,老来更相依。贤妻卧病榻,岂忘燕衔泥?”守在重症监护室外,彭科学有感而发。

  如今,年逾古稀的彭科学生活富足、子孙孝顺,朋友都劝他享享清福。但这,却不是彭科学追求的诗意生活。

  “诗意来源于生活,要书写诗词就得继续书写生活,无病呻吟就不是诗。”只要身体允许,彭科学还会继续做医生为民疗疾,他还打算出一本《彭科学论医集》以弘扬中医文化。

  人生苦短,却也挺长;生活不易,但也芬芳。一走来,难免会遇到沧桑,而心灵依附的力量来自诗意的歌唱。55岁的刘善良,就靠着诗词的力量与肺癌病魔了整整三年。

  家住遂宁河东保利江语城的刘善良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因爱好诗词且喜欢以文会友,10年前就加入遂宁诗词学会。“那时还叫‘遂宁市船山诗词学会’,大前年才改的名。”在这里,刘善良结交了王晓春、寇燕等一大批爱好诗词文学的朋友。学会经常在鸟协茶馆、开善、市老年大学等地组织活动,闲暇时他便跟朋友一起参加畅谈诗词。

  原本轻松惬意的生活在2013年5月的一天被打破。感觉胸口疼痛难忍、呼吸困难的刘善良到医院一检查,却被告知患上了肺癌。“当时人就忧郁起来,心里七上八下但又不想说话,一天到晚就默默躺在病房里,就像在等待死神的最后一镰刀一样无助。”家人看刘善良情绪低落,便从家中找来他平时喜欢的诗词类书籍,带到病房给他解闷。

  在阅读诗词的过程中,刘善良看到很多先贤历经的诗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杜甫、“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李后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生活的逆境并没有磨灭他们的诗情。那些瑰丽的文字就像冬日暖阳,给他们原本落魄的生活增添了精彩的亮色。

  “风雨飘摇,兜兜转转,失去的家园,收获的却是心的诗意归属。”刘善良在诗词找到了面对病魔该有的积极态度。在病房里,他乘兴填了一首词《卜算子·残荷》,下阙这样写道:“治病幕秋回,悴若枯蓬脸。我却欣然踏雪中,惊破癌魔胆。”

  诗词的力量帮助他顺利度过了手术关。但又跟他开了个玩笑,癌细胞转移到了脑部,甚至一度导致他几乎瘫痪。但这一次刘善良不再害怕,而是积极接受化疗及康复治疗。陪伴他的当然还是有诗词,就连拿不动书的时候,他也让家人帮他读诗词。

  经过积极的治疗,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刘善良也渐渐恢复了行动能力。他做了一首《卜算子·面对癌症》,用“疼痛不再担心,紧握春风手。扯把残阳入墨中,再绘山河秀”来自勉和勉励其他病友。

  如今,因身体缘故,他只能较多地待在家中,很少再参与学会组织的活动。但学会的朋友并没有忘记他,经常到家里来看望他,有时采风出游也给他发几张照片。“诗友的关心给了我很多力量。现在就想尽快恢复好身体,再跟诗友们相聚畅谈。”

  刘善良将书房搬到了落地阳台上,透过家里的窗户,遂宁城市尽收眼底。尽管现在繁华的城市里没有了古人“炊烟袅袅”“戴月荷锄归”的烂漫,但同样有诗词、有朋友,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喜欢诗词也不一定就要去写作,读诗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爱好。在很多年轻中,无论是旧词还是新诗,当中描绘的那份美好才是他们向往的。90后的黄莺就是其中之一。

  黄莺从老家达州到遂宁求学,毕业后选择留在遂宁工作生活,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爱好读诗而起。

  “特别喜欢读描绘地方人情风景的诗词,这样就算没有去过,也能从诗中游览一番。”正因此,黄莺更加偏爱现代诗人写的新作,因为那是当下存在的、甚至有机会可以一睹风采的。

  在遂宁求学的那段时间,黄莺读了不少遂宁本地诗人的作品,也跟随诗人的描述亲身游览了不少地方。其中印象深刻的是诗人唐毅在《十九张机》里的《龙凤古镇》。“之前跟同学去过一趟,感觉就是一个普通的、略显古朴的小镇,根本没太在意。”后来她偶然读到“一尊观世音,原来是三名美少女”,俏皮文字的背后让她明白龙凤古镇的得名及传说。当她再次前往游玩时就多了一份内在的感受,那就是遂宁人骨子里就有的向善向美的追求。

  经常听说“静静的遂宁”一词,为了感受城市的这份,黄莺一有空就喜欢到涪江边散步。在那里,市民悠闲漫步,小鸟林中嬉戏,鱼儿在水中自在游玩,这一切都让她倍感惬意舒适。

  黄莺还经常在涪江边遇到一位白发的老者。老人名叫黄大明,是一名爱好诗词的退休教师,尤其爱写遂宁人文、自然风光的诗作。一个爱读一个爱写,这一大一小就成了忘年交。

  “碧染林园绿染秋,蜂迷蝶恋异香流。依山傍水湖添翠,一苑春风情满楼。”这是黄大明眼中的遂宁,黄莺特别喜欢。她觉得遂宁就像一座花园,充满诗意,她也希望一直这样,能在诗意的遂宁悠然地惬意生活。

  也许,诗意的遂宁不在诗也不风景、而是在于人,诗意熏陶的遂宁人才是黄莺这个外地年轻女子想要走进的诗意生活。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新疆药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