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药功效 > 正文

中药知识必学:防风

类别:中药功效 日期:2020-1-4 12:07:02 人气: 来源:

  这是清代赵瑾叔《本草诗》中吟咏“防风”的诗词。诗中形容防风虽然地位“卑贱”,但是其所发挥的“御风”功效,却是无与伦比。顾名思义,防风是一味“防御风邪”的良药。

  传说古时大禹治水,在会稽大会诸侯,行赏,并筹划日后的大计。各州省诸侯,纷纷赶到,会稽山下一片欢腾,史称“执玉帛者万国”。同大禹的父亲一起治过水,如今又帮助大禹在浙江山地治水的防风氏,却没有赶到。大禹以为防风氏居功自傲,瞧不起自己。过了一天,防风氏赶到了,大禹一怒之下,便杀了防风。

  防风被杀,这真是天大的。因为他从浙江赶到会稽,要经过苕溪和钱塘江,当时因为苕溪又发大水,防风氏接到通知,虽然日夜兼程,还是迟到了。防风被冤杀,当时从他头中喷出一股股白血。大禹感到奇怪,便命人剖开防风的肚皮,细看其满腹都是野草,这才知错怪了防风,大禹。防风死时喷出的一股股白血,散落在山野里,长出一种伞形羽状叶的小草。后来当地乡民为治水受了风寒,头昏脑涨,浑身酸痛,非常难忍。病人中有人防风要他们吃这种草,说是能治风寒病。乡民们试着一吃,果然病就好了。乡亲们说:“这是防风神留给我们的神草,就叫它‘防风’吧!”

  防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曰:“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张太雷曰:“防风通治一切风邪,故《本经》以‘主大风’三字为提纲……风药中之首屈一指者矣。”可见,防风以功能为名。《本草纲目》曰:“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屏风者,防风隐语也。”屏防者,义与屏风同。《本草纲目》又云:“曰芸、曰茴、曰蕑者,其花如茴香,其气如芸蒿、蕑兰也。”

  明·聪谓:“防风茎、叶、花、实,兼备五色,其味甘,其质黄,其嗅香,秉土味之专精,治之风症。盖土气厚,则风可屏,故曰防风。”明·卢之颐亦谓:“四大中,风力最胜,执持世界,罅无不入。设人身腠理疏泄,则生气有所不卫,风斯入焉。故欲防御障蔽者,非之气勿克也。防风黄中通理,鼓水谷之精,以防贼风之来,命名者以此。”

  防风药性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主要应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泄泻等。

  防风因为擅长治疗风证,能防提车黄道吉日止风邪,故名。李时珍认为其名称就是因为能祛风之故。防风在治疗表证方面虽常和荆芥同用,但更多用于肌肉酸痛,所谓防风防治风邪,即其道理。古代医家强调“用以防风之必兼用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用之最宜,荆芥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

  李时珍引用李杲的话,云:“防风治一身尽痛……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防风祛风作用好,既能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因其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可用于风热壅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证,可与荆芥、薄荷、连翘等同用。至于祛风解痉方面,则力量较弱,如用治破伤风,多作为辅助药,不能独任其功。防风祛风不损阴,作用平和,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经临床随证配伍,可治多种风邪,故有风药中润剂的说法。

  俗谓防风有“公”、“母”两种。植株开花结实者称母防风;因其根心硬,又名硬防风。植株只生叶不开花、不结实者称公防风;其根浆水足、性软、有菊花心,又称软防风。药用以“公防风”为佳,“母防风”者根柴性,不堪入药。实际上,植物防风并无公母之分。“公防风”之所以不开花不结实,盖因其花芽受损或未形成花芽之故,以致根部较充实而质佳。

  目前市面上作为防风入药品有很多种,但均不是防风属品种。如川防风,《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收载:川防风:①伞形科前胡属植物竹节防风。②伞形科邪蒿属植物松叶西凤芹、竹叶西凤芹的干燥根及根茎。前者习称竹防风,后者习称西防风。其性味功能主治均同防风。

  另有“云防风”一名,有两义。一是指竹叶防风(竹叶西凤芹)在云南称云防风;伞形科藁本属植物短片藁本在云南称川防风、云防风。以上品种在云南、贵州和四川部分地区当防风应用,习称“云防风”。二是指防风的加工品规格标准。历史上传统中医药对防风的要求:防风药材经洗后润透,切成极薄片,片厚0.5mm以下。将切好的防风极薄片放入手心中,用口吹,防风饮片飞,如云中飞片,故名“云防风”。

  伞形科防风属植物,仅防风一种。目前市场上和医院应用防风饮片,是防风的野生品种和人工栽培品种,其主要鉴别要点是在横断面或饮片切面,野生品种:有裂隙,菊花心,红眼圈(凤眼圈)明显,气味浓烈,味微甘而辛;人工栽培品种:皮部类白色,裂隙不明显,红眼圈(凤眼圈)不明显,或无,气味较淡,味微甘,无辛味。

  

0
0
0
0
0
0
0
0
上一篇:执业药师网校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新疆药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