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药炮制 > 正文

中药 是什么仙草让中华药王牵挂半生?

类别:中药炮制 日期:2017-10-26 23:37:47 人气: 来源:

  年过九旬的金世元,是中医药界的一面旗帜、一个传奇--他14岁在中药铺当学徒,从事各项中药工作与研究近80年,创建了卫生学校中药专业,是科技部国家秘密技术中医中药审查专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国家大型图书《中华本草》编委;他被称为是当今中医药学界的国药泰斗,中药鉴定、炮制、中成药、调剂的问题无所不知;他是当前国医大师中唯一的药学泰斗,业界尊称为活药典……

  6月末的安徽霍山,整日都被锁在梅雨季淅淅沥沥的声音之中。91岁的“国医大师”金世元在山脚下的小屋里已经坐了几个小时。之前是长达8个小时的车程,对于耄耋之年的他而言,这种漫长的、的等候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

  功夫的磨练与对药材品性的揣摩,是中医慢工出真知的前提与毕生所求。就像77年来所有精细的找寻与琢磨一样,金世元应该料想到会有这样一次等待,他心心念念的珍贵中草药米斛,就在面前这座雨雾的葱郁高山上,某一处不显眼的石缝里。

  时间总是最富魅力的叙事工具。如果演绎成影像,这等待的时间在国医金世元那里,可以展开为一段发黄的,配合嗞嗞的老录放机转动声,书写一个传统中医细致静长的之。

  上个世纪30年代,现市朝阳区落田洼村一户普通的农民为了让小儿子此生不再被土地,将14岁的金世元送到了复有批发药庄做学徒。

  解放前的学徒制相当清贫。吃住在家,为免费打工,还要照顾起居。伺候睡了觉,学徒们才能聚集在一起真正开始看医书自学。

  由于在药庄干活勤快、听话好学,金世元在入行当年就被药庄送入了新办的“市中药讲习所”。白天在药铺系着围裙、套袖干活,下班后,金世元就抱起课本,从崇文门外步行至位于西朝房的讲习所上课。

  两年之后,金世元获得了“药剂生”资格。经过中药炮制、中药调剂、中药鉴定、中药制剂等各个工种的锻炼,再加上讲习所学习积累的“科班”知识,出徒的第二年,他成了“斗子头”,负责整个药庄的饮片炮制。

  1956年,市药材公司成立。公司对全3600多名中药行业从业者,逐一按工种进行分配。金世元被分配到管理部门,负责市场供应和管理工作。1957年末,药材公司又成立了中药研究室,金世元作为主任,主管原料药材和饮片质量。

  很多懂药的人不懂医,懂医的却又不懂药,金老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既懂医又懂药的全才。他编写的中药学教材《中药炮制学》是全国中医药学生的学习教材,里面集合了他在药行十几年的从业经验和智慧,“抓药、当调剂员、跑药行、批发货物……中药行业里的活计我基本都干到了”,他把这些零碎的知识写成一本本著作,系统地教给学生。

  从一个药行打杂的小学徒做起,到管理分配全国药材的药剂师,再到编撰医学典著的国医,大师与药结缘,可谓一生传奇。

  十余年前大火的以中医世家为主题的《大宅门》在片尾曲中,以“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将中医对草药的执念拔高到了一个社会责任的顶点。毋庸置疑,对一生从医的金世元来说,他一直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

  几十年来,金世元跑遍了江河山岭,踏踏实实地践行着中药行的老祖神农做过的事。在收徒之后,每年5-9月,他都会带各地看药材的时节,去考察人参、鹿茸,去四川考察黄连、附子,去鄂尔多斯考察甘草……而这次不惜长途奔波和在霍山脚下苦苦等待的,正是又一次集百草式的考察——霍山石斛,这个百年罕见的极珍贵草药品种正是国家一级濒危药用植物,世界红色名录的极危植物。

  金世元对霍山石斛的寻觅打解放前做药材代客买卖时就开始了。对全国中药行业有什么药、谁家用什么药都了如指掌的金世元很快就发现了霍山石斛全国奇缺。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有太医院,用药非常讲究处方,一般带产地,比如‘霍山斛’就特指霍山石斛,最早见于23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里面记载了365种药材,分上品、中品和下品,石斛就是上品。一般的草药只说滋阴、养阴,没有说强阴,只有霍山石斛被记载为强阴之物。而中医认为,阴是物质基础,阳是气、功能活动,谁都离不开它,没有物质基础,就没有功能活动。

  “越是名贵珍惜的药材,就越多人惦记、私挖滥盗,再不去看霍山石斛,也许就再也看不到真正野生的了。”践行了一辈子集百草的金世元,最终还是决定以最古老的方式寻找弥补缺憾的可能性。

  知识不能停留在书本上,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我搞了一辈子中药的体会是,药材的产地最重要。那天我上山看了看,当地的石斛确实好,长到约两公分至八公分,就再也不长了。金世元如此于研究野生道地药材,是因为道地药材就是优良品质的代名词,什么叫质量,质量就是疗效的核心。什么叫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就是优良品质的代名词。只有道地药材,经过合理的加工炮制,才起到解毒增效作用。

  资本促生了一个普遍着急的时代。人人都恨不能与时间赛跑。医学领域也是普遍着急的,看病依靠仪器诊断,一眼可以看到骨骼五脏和大脑,以生化技术为基础的西药直达病灶,省却了传统中医望闻问切慢慢调理的大半时间。

  因为与这样的“快文化”不搭边,中医这门古老的学问和“手艺”虽然后继者不绝,但也难得清静,难得,更难得闪耀其辉。但总有一些事物能够在不同的时空维度中秉承着相似的品性成长。比如金世元、中医,以及霍山石斛。

  中药材最讲究道地性,李时珍提出过“性从地变,质与物迁”的理论,金世元也深有体会。“1955年那时候我还在药材公司,我们把南方的药弄来了好多,四川的黄连,浙江的川贝……在昌平县小汤山儿,把海南岛的槟榔都给移来了,小槟榔一来就打蔫,不活呀;动物也是,我们从广西弄活的穿山甲,穿山甲经一刺激马上蜷起来,你掰都掰不开,人家在当地是总在活动的,到我们这儿来了就打不开,直到死,所以说各地都有各地的地道药材。”

  霍山石斛就是这样一个极其“认地儿”的金贵。中科院也曾做过试验,霍山石斛移植外地培育种植,有效成分大大降低,验证了李时珍的观点。而已实施的国家《中医药法》,也对中医药材的道地性做出了严格的要求。

  野生放养里是满目蓬勃生长的正霍山石斛。金世元的目光中闪烁着穿透时空的期冀,一语道破当前中医困境与急时代的相悖之处,“现在老百姓都说中药不管用,中医疗效不如西医,中医的根在于药材,如今道地药材正在渐渐减少,药材的鉴别需要实践和经验,药材加工也有严谨详尽的规则。这些传统无人遵守和传承,中医如何振兴?”

  炮制的手艺中独门绝技越来越少,老药工越来越少。全像我这个岁数还在的老药工,都没几个了。金世元不胜惋惜,老药工们的绝活、各种看家本领,要好好地传承下去。

  让金世元欣慰的是,《中华人民国中医药法》去年12月25日公布,今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中医药法的总则第一条就说了,为了继承和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人民健康,制定本法。他引用的内容,竟与法律原文只字不差。

  第一是继承,继承不能忘,传统东西不知道继承这是不成的。在此基础上再创新发展,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以前中药炮制,常用用传统平锅炒药,且以柴火、煤炭为主。这一是不利于环保,更重要的是产量太低,不能满足当前需求,必须得改进。不但要继承,还要有创新,继承是基础,创新才能发展。金世元对创新也有自己的要求:这是大势所趋,这样的创新性继承既能炮制质量,又提高了产量,才能满足了人们的用药需求,使中药得到发展。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新疆药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