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文化 > 正文

中医药在东南亚:长盛不衰 风靡“疫”时

类别:中医文化 日期:2020-5-14 5:02:58 人气: 来源: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助推了中医药“出圈”。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蔓延,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不仅在国内走红,还成了中国大为海外学子配发的“健康包”里的药品,也成了众多国家或地区的抗疫之需。尤其是在华侨华人最大聚集地东南亚,中医药文化有悠久的传播历史,漂洋过海的华侨华人都是中医药传播者、继承者、扩散者,杏林花开东南亚。

  当前,中医药在东南亚的传播和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应以中医药学术交流合作为基本载体,并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推动中医药贸易畅通,通过溢出效应以丰富新颖的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进一步发展中医药,并利用好中医药资源促进中国和东南亚相通,实现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提质升级。

  古代华侨华人与中医药在东南亚的传播早在秦汉,中医药就被带到了东南亚。中原地区战争频繁,动荡的局势许多人南迁,中原文化随之渗透传播,其中就包括中医药文化。越南是最早接受中医药的国家,最初称中医为“北医”、中药为“北药”,后来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医学与中医合称“东医”。三国时期,据《大越史记全书》等史料记载,名医董奉游交趾(今越南北部)时听闻当地刺史杜燮已“病死三日”,于是“与一药丸,以水合服,捧其头摇捎之”,杜燮“少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平。复明日,旋能起坐,四日复能谈,遂复常。”越来越多当地人也就逐渐认可了中医药。

  由于隋唐,中国与东南亚的交往更为频繁,更多华侨华人把中医药文化带到了东南亚。《内经》、《脉经》等中医书传入越南,名医孙思邈甚至在当地被当作医神于庙中,人参、茯苓、当归等中药被介绍到东南亚后被誉为“神州上药”。北宋时期,在朝贡体系下,浡泥国(今文莱一带)和彭亨国(今属马来西亚)经常派遣使者携带本土名贵药材到中国来,也会收到中国药材作为回赠。这成为中国与东南亚之间中医药交流的重要形式。《大越史记全书》还记载了当时中国针灸在越南上层社会的应用:安南(越南古称)元至元五年(1339)中秋佳节夜晚,安南国王陈宪之子陈裕乘船游湖时不慎落水,邹庚为其针灸施救,从此“人称庚为神医”,后来邹庚就担任了陈裕的太医使。台湾私拍布丁中医药还在速古台王朝时传入了泰国,据《古代的暹罗华侨》记载,阿瑜陀城不仅有华人出售中药材,最受尊敬和有的医生是侨居泰国的华人,连国王的御医也是华人。

  明代郑和下西洋,航海之旅配有医术高超的医官和医士,他们承担着对所到之地药材的鉴定、调查、采集和购买等探索任务,还为所到达的东南亚居民防病治病和传授医学知识,极大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与交流。尽管清朝和商民出海,但还是有很多中国人移居到了东南亚,其中就包括不少中医药从业者,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范围日益扩大。据《暹罗杂记》,当地的中医和暹医最初相互,但随着交往的密切和交流的增多,一些当地医生也开始采用望、闻、问、切的诊治方法,中医和暹医在用药上也相互学习,并带动了药材业兴起。李松青是第一个有名可考的代客煎药赠医施诊的旅泰中医,他创办了世代相传的药材店——李天顺堂;华侨万石泉则在槟城创办了当地第一家中药店——堂,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有很多华侨华人开的中药店。总之,华侨华人医生不再只供职于皇室贵族等上层,治疗对象逐渐向平民阶层发展,古代中医药文化在东南亚当地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医药商贸和经济也随之兴盛起来。

  东南亚地区气候炎热,殖民时期大量苦力在开发种植园或矿山时动物袭击,常常因受热、受累、受袭或水土不服而,当地疟疾、霍乱流行,医疗缺口大,对中医药等救治方法需求迫切。加之近代以来,越来越多华侨华人南迁东南亚,中医药成为社区主要的健康保障手段,还有华商开展中药材贸易,专门到东南亚谋生的中医师也逐渐增多,中医药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一方面,华侨华人在东南亚从事中医临床治疗工作。旅泰华侨开办了广肇医院、泰京天华医院等以中医为主的私营医院,泰国五世王朱拉隆功为天华医院赐御批“为病黎、永垂不朽”,后来华侨华人还成立了泰国中医总会。在新加坡,同济医院、善济医院、普救善堂等中医院相继开办,1929年华侨华人也成立了中医中药联合会。菲律宾华侨习中医治病,成立了菲律宾中医师公会和中华药商会,针灸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华侨华人在东南亚国家经营了许多药材店铺。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永安堂。缅甸华侨中医胡子钦在仰光行医的同时,还开了一家名为永安堂的中药店。后来其子胡文虎、胡文豹兄弟继承父业,共同经营药材店的生意,试制成丹、轻快水、头疼粉等多种虎标良药,其中虎标万金油更是风靡全球。与国内中药材店类似,东南亚国家中很多华侨华人经营的中药店铺都有坐诊医生,由于问诊方便和性价比高,在当地中颇受欢迎。

  华侨华人下南洋把丰富的中草药也带到了东南亚,播种下了杏林的种子。在他们的辛勤劳作和尽心研究下,东南亚的中草药种植日益广泛。很多中草药得到了因地适宜的本土化,当地不少特殊草药还被发掘,并与中草药相结合用于疾病防治。《马来亚医药书》(The Medical Book of Malayan Medicine)的马来药方中引用了不少中草药,例如良姜(lengkuwas China)、甘草(akarmans China)、米酒(arak nasi China)、大茴(adas China)、桂皮、佛手等;马来西亚的中药店也有马来草药出售,当地人还常常混合服用中草药和马来西亚草药。可见,中医药不仅在东南亚得以推广,还与当地的传统医药有机融合,从而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此外,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中草药贸易也逐渐繁荣起来。南迁的客家人是在新马地区从事医药业的最大方言群,据南洋客属总会统计,新加坡约八成的药材店都是客家人经营的。这些客家人还经营了一些制造家庭良药的公司以及中华、兴华、万泉等药材出入口贸易公司,以商业贸易的形式带动了中医药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发展,中医药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

  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扩散者,华侨华人既着中医药海外,也为中医药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在东南亚,世世代代华侨华人都为中医药在该地区的传播搭桥铺,使之成为了中医药海外发展的高地。2000年,泰国就通过卫生部部令公布了“中医药化”,泰国中医药交流中心、泰国中医药联合总会等也都在中医药交流和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许多私立中医院广泛应用中草药和针灸治病。新加坡国内设有《航医》、《中医学报》等中医刊物,中华中医院及中医师公会在推动中医药受承认和取定地位方面积极作为,中医师通过卫生部考试取得执照后可以营业。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也在发展中医药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多家中医院校在其监督下培养人才,而且当地有不少药材店,多设中医诊疗室,坐堂医生能切脉诊病和开药。印度尼西亚不仅有几十万传统医学工作者,而且印尼中医协会中央理事会还主办了东盟中医药学术大会。越南中医药市场活跃,很多中药药名、陈列方式和计售方法都与中国极为相似,中医在当地颇受欢迎。在缅甸、老挝、柬埔寨、菲律宾、文莱等东南亚国家,中医药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杏林花开东南亚。

  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疗效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接受。中医针灸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一带一”提出后,中国制定了《中医药“一带一”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把推动中医药“一带一”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提出要“以周边国家和重点国家为基础”实现中医药与沿线合作“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大交流、大融合”。同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友好发展,与东盟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而人的健康无疑是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关切之一,中医药在东南亚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在中医药学术交流和医疗合作方面,中国积极推动中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与东南亚国家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多领域、跨学科的联合研究。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就曾赴新并举办了针灸,中医药学术研究促进会也邀请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代表团赴京考察,双方长期派遣人员进行传统医学考察与合作。中马之间中医药学术交流和办学合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马来西亚中医师公会与广州中医药大合创办了马来西亚中医专科研究班,槟城中医学院与福建中医药大合开展中医药,马来西亚中医师针灸专业学会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则联合培养针灸学人才,提高了当地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2017年,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东南亚交流合作分会成立,并在召开了中医药“一带一”发展研讨会。2019年,东盟国家和中国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在泰国举行的第十二届东盟中医药大会,了中医临床研究国际合作中心成立。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阻击战中,医结合的应急医疗体系发挥了独特作用。据中新社报道,中国抗疫医疗专家赴老挝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时,中医药得到了认可和欢迎,“中医药治疗”在老挝第二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成为了举足轻重的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泰国已经给连花清瘟颁布许可证,药品可以在泰国销售。据马来西亚星洲网报道,马来西亚中医药抗疫工作小组发布了《马来西亚中医药人员安全指南(COVID-19)》,鼓励中医药行业以线上形式或零接触式服务,同时也为提供免费中医体质分析服务。这都会形成示范效应,中医药的作用得到更广泛认可,有利于中国和东南亚“后疫情时代”中医药学术交流和医疗合作,推动中医药在东南亚和其他地区传播和发展。

  在中医药产品和服务贸易畅通方面,中国与东南亚自古代中医药往来就络绎不绝,东南亚国家的中医药市场比较庞大,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出口都颇具潜力。华侨华人一直是东南亚中药材消费的主体,因此中医药产品在东南亚国家的市场有着稳定的基本盘,加之中药材性价比高、实用性强、医疗效果好,逐渐也融入到本土的日常生活中去。随着中医药产业链的拓展与升级,原材料经加工后成为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产品,以标本兼治、口感良好、副作用小、携带方便等优点深受东南亚的喜爱。基于此,中国宜针对东南亚国家的药品规管制度,推动成熟的中药产品以药品、保健品等多种方式注册,形成知名品牌以扩大中医药影响力。2019年中国-东盟贸易区协议刚升级,2020年又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应以此为契机推动“互联网+中医”发展,借力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对接计划,支持有实力的中医药企业“走出去”,还可以在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建设中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拓展东南亚中医药贸易市场。

  在中医药文化交流和传播推广方面,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文明与东南亚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以及促进相通的重要载体,更是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情感寄托。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的海外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面向东南亚做好中医药旅游工作有助于当地了解和感受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在东南亚的社会接受度提高和法律地位的获得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2019年的“中国旅游文化周”,市中医管理局就推出了两条中医药健康旅游特色线,向国内外游客展示皇家宫廷医学和中医药现代化创新。在与越南交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被誉为“立体的《本草纲目》”,国内外游客可以通过观药林、识药材、喝药茶、吃药膳、沐药林浴来体验中医药文化。

  在中国海上贸易和移民出洋最早和最多的广东省,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拥有1240多种天然药用植物,西晋名医葛洪在此炼丹并著有《肘后备急方》,书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论述给屠呦呦提取青蒿素带来了;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医药文化,罗浮山不仅设有青蒿园、洗药池、葛洪博物馆等景点,还推出了罗浮山百草药油等中医药产品,这种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体系颇受游客欢迎,为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搭建了平台。2020年虽然突如其来的疫情暂时影响了“中国-文莱旅游年”和“中国-马来西亚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的开展,但疫情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中医药的关注,故此在疫情过后旅游业“报复式反弹”时,发展面向东南亚等地区的中医药旅游,不仅将是传播和推广中医药文化的机会窗口,也将是缩小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巨额逆差、弥补旅游业因疫情所受损失和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应抓住时机,进一步加强双边和地区层面的中医药合作。在此过程中不断沟通政策,完善制合作机制,以中医药学术交流和医疗合作为基本活动和载体,并在中国-东盟贸易区框架下推动中医药产品和贸易贸易畅通,通过溢出效应以丰富新颖的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并加强交流,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推动中医药传播和发展,并利用好中医药资源促进中国和东南亚相通以及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提高,实现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提质升级。

  (作者:陈旖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来源。)

  [3] 陈荆和.大越史记全书,上册,外纪,卷3,士王纪[M].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校合本,昭和59年(1984).

  [4] 陈荆和.大越史记全书,上册,本纪,卷7,陈纪[M].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校合本,昭和59年(1984).外墙涂料施工工艺http://www.chenyang.com。

  

关键词:中医文化传播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新疆药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