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文化 > 正文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305条

类别:中医文化 日期:2017-8-19 13:23:21 人气: 来源:

  此承上条详举其证,互发其义,以出其治也。身体痛,俱有之证也,如太阳病脉浮发热,恶寒身痛,手足热,骨节痛,是为表寒,当主麻黄汤,发表以散其寒。

  程应旄曰: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太阳伤寒同有此证也。以脉沉辨之,沉属阴寒重着所致,里阴有余,表阳不足,故以附子汤主之。

  少阴为寒水之藏,故寒伤之重者、多入少阴,所以少阴一经,最多死证。方中君以附子二枚者,取其力之锐,且以重其任也;生用者,一以壮少火之阳,一以散中外之寒,则身痛自止,恶寒自除,手足自温矣。以人参为臣者,所以固生气之原,令五藏六府有本,十二经脉有根,脉自不沉,骨节可和矣。更佐白术以培土,芍药以平木,茯苓以伐水,水伐火自旺,旺则阴翳消,木平土益安,安则水有制,制则生化,此诚万全之术也。其有畏而不敢用,以致因循有误者,不诚可惜哉!

  少阴主水,于象为坎。一阳居其中,故多热证。是水中有火,阴中有阳也。此纯阴无阳,阴寒切肤,故身疼。四肢不得禀阳气,故手足寒。寒邪自经入藏,藏气实而不能入,则从阴内注于骨,故骨节疼。此身疼骨痛,虽与麻黄证同,而寒热彼此判然。脉沉者,少阴不藏,肾气独沉也。口中兼咽与舌言,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故少阴有口干、舌燥、咽痛等证。此云和者,不燥干而渴,火化几于息矣。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故五脏之俞,皆系于背。背恶寒者,俞气化薄,阴寒得以乘之也。此阳气凝聚而成阴,必灸其背俞,使阴气流行而为阳。急温以附子汤,壮火之阳,而阴自和矣。

  少阴水旺,阴凝气滞,故骨节疼痛。土败水侮,四肢失温,故手足寒冷。水寒木陷,生气欲绝,故脉沉细。附子汤,附子温癸水之寒,芍药清乙木之风,参、术、茯苓,培土而泻水也。

  脾主肌肉及四肢,惟肾主骨。少阴为病,水胜而血寒。血中热度既低,阳气不能外达于肌肉,故身体疼。四肢为诸阳之本,阴寒内据,则中阳不达四肢而手足寒。水寒则湿凝,湿流关节则骨节痛。水寒血凝,里阳不达,故其脉沉。而治法特主附子汤以温里。水得温则卫阳复而渗入骨节之寒湿,足以化气外出而内痛止。血得温则营气达而肌肉,手足之热度高,不复以脉络凝瘀而见逆冷酸疼诸证。所以独不用灸者,为其无太阳之表寒也。

  少虚有寒区别于阴虚有热。少阴病,得之一二日,时间不长。其背恶寒较为严重,区别于白虎加人参汤证的背微恶寒,白虎加人参汤证是热伤气,气阴两伤,口中干燥而渴。背为阳之府,附子汤治阳虚恶寒,口中不干燥。我们对少阴病应采取积极治疗的态度,所以宜灸之,附子汤主之。为什么要灸之?因为少阴病很严重,要马上用灸法补阳气,避免阳气致局面。然后,再用附子汤治疗。这是一证二方,且少阴病背恶寒表明阳气已虚,要用灸法立即补阳消阴,也给了用附子汤治疗的时间。

  此条是仲景告诉我们:少阴病在背恶寒时,阳气已虚,要见微知著。医生要采取积极态度治疗少阴病。参考注家,有说灸膈关穴以祛阴寒之邪,炙五壮,有说还要灸关元以扶阳气。方用附子汤,熟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炮附子剂量用二枚。后世有参附汤,为附子汤的变化方。附子汤以人参、附子为主,熟附子补阳以消阴翳(熟附子偏补,而生附子则补中有发),人参补气扶后天之本,以壮元气之衰。阳虚阴盛则动水生湿,方中加上茯苓、白术以运化水湿且健脾。桂枝去桂加上茯苓、白术以利水邪,通达太阳阳气。叶天士说:扶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附子、人参补先天之气,加茯苓、白术利水湿,加芍药以制附子之过,防附子伤阴流弊。此方以扶正为主。

  由此条可见。若身体痛,骨节痛,见发热脉浮紧者,为麻黄汤证。现在加上手足寒,脉沉,反映少气虚,阴寒盛,阴寒凝滞,阳气不能充达于身体四肢,则身体骨节痛,手足寒。此证与太阳麻黄汤证有虚实之别、之分,所以此证要用附子汤补阳,补正气之虚衰以祛寒邪之凝滞。《伤寒论》中讲到几个身体疼痛,桂枝汤证、麻黄汤证皆可出现身疼痛,解表发汗即可;有汗疼痛,脉沉迟,用桂枝新加汤;此条属少虚有寒,寒邪凝滞,手足凉而脉沉,用附子汤;若此条有反发热,则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

  这些道理要搞清楚了,什么是表,什么是里,什么是寒,什么是热,什么是虚,什么是实,什么属于阴,什么属于阳,这样概念就明确了。这是附子汤的两条,一个是以阳虚的背恶寒为主,一个以手足寒,脉反沉,浑身疼痛为主;一个是用它治阳虚的恶寒,一个用它治阴寒盛的浑身疼痛,从这两个角度来说明附子汤的治疗作用和治疗范围。

  中气内虚则手足寒,有水气则脉沉。身体疼,关节痛,知为湿痹而无关外邪,当属太阴虚寒证,故以附子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亦有脉沉,也是内有水饮,因而(反)发热,说明表邪重,故用小汗法以解表。本方证手足寒,里虚已反映出来,故属太阴,即不得小发其汗,亦不亦四逆辈,用附子汤温中健胃去饮,以除寒湿痹痛也。

  另外,风寒湿邪和而为痹,尤以关节痛为常见,并且常以表证的形式表现出来,或太阳或少阴,临证需分以治之。寒湿痹痛而脉沉者多属本方证,尤以下肢拘急、屈伸不利者更验。

  1.身体痛、骨节疼属表证,形似外邪,虽冠以少阴病,但有无少阴病的其它脉证,故实非少阴病也。以身体骨节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属痹症。

  寒湿在里而有身痛、骨节疼痛,虽无下利、,亦当属太阴虚寒证。治之之法,不应解外而应温中逐饮,故以附子汤主之。

  患少阴病,身体疼痛,骨节疼痛,类似太阳伤寒证(互参第35条),但手足寒(即四肢厥逆)主阳虚,不同于恶寒;脉沉主里,不同于脉浮紧,二证说明是寒邪在里,属阴寒偏盛而阳气不足。寒性凝滞,伤人阳气,故见身体痛,骨节痛,手足逆冷,脉沉等证,治疗使用附子汤。结合第304条,附子汤不仅治疗阳虚而阴偏盛的虚寒证,也可以治疗阴偏盛的实寒证。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新疆药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