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药故事 > 正文

“猴又猴”的苦恼

类别:中药故事 日期:2018-12-17 17:47:49 人气: 来源:

  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一个民族世代积淀而来的知识、技能与实践,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情感和理想,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便是这些财富的守护者。

  被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孙爷爷”的孙怀忠物质文化遗产“毛猴”的传承艺人。在朝阳区劲松第三小学的毛猴制作课上,孩子们不停地向孙怀忠展示自己制作的毛猴“作品”。

  只有拇指大小的毛猴是独有的民间艺术,制作时以辛夷和蝉蜕这两味中药为主。辛夷,即玉兰花越冬的花骨朵儿,表面裹着一层秋天形成的绒毛,毛猴儿的身子便以此成型。蝉蜕俗称知了壳,其头及四肢化用为毛猴儿的头和手脚自然逼真。

  毛猴作品题材内容丰富,以拟人化的形象反映市井百态。记者在孙怀忠租住的房间里看到,刚刚10平米的房间里,一面墙上的隔板上放着各种造型的毛猴,靠窗的一张桌子是孙怀忠平常制作毛猴的工作台。

  一个河南人为何于制作的毛猴呢?孙怀忠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出了其中的缘由:“我原先在老家是一名国企职工,后来了。有一次偶然机会,看到《留住手艺》节目中介绍,有一种民间工艺叫毛猴,已经濒临了。看着那些做工精细、栩栩如生的小猴子,我当时心生,突然有了制作毛猴的想法。”

  孙怀忠靠着原来就有的一点制作手工艺品的基础,再加上遍访名师,苦心钻研,使掌心的毛猴慢慢地“鲜活、生动”起来。从最初的模仿到后来的超越,如今他已成为毛猴这门濒临的传统技艺的新传承人。他制作的毛猴不仅融入了更多有着时代色彩的布景和道具,也在题材的创意中为毛猴艺术赋予了现代文化元素。在第三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孙怀忠的毛猴作品获得了银。

  “在我老家河南新乡,那时当地正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家都在抓项目,一下看见毛猴,要把毛猴改成新乡项目,我一直向他们强调这是原汁原味的东西,必须要叫毛猴。在河南,我做的是毛猴;来,我又是外地人,是个北漂,有人说我是偷的技术,到庙会上,有时会有同行排挤,在两地处境都很尴尬。” 他对记者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但在实际中确实存在着“地域之分,门户之见”,着这样的思维,非遗项目只会越来越没落。“外乡人”孙怀忠的尴尬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值得反思的问题。

  早年在城,制作毛猴的艺人在庙会上、天桥或者东安市场摆一摊子,一个大铜子粘一个毛猴给小孩子拿着玩,混口饭吃。现在这种小玩意儿已经慢慢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制作毛猴的艺人也已经寥寥无几。每天傍晚孙怀忠会在后海西沿摆出自己的摊位,向大家介绍毛猴,也捎带卖些别的小玩意。孙怀忠告诉记者,“毛猴现在是我的招牌,我不指望有人来买,有人愿意过来看看我就很高兴,我还卖点别的东西,靠这个赚点钱糊口,有人也因为这个说我不务正业,干这个挺难的。”很多人会被孙怀忠的毛猴吸引过来,都为这“以物代猴、以猴代人”的奇思妙想感到惊奇。孙怀忠每次都十分热情地向大家介绍毛猴的历史和技艺,并且告诉大家只要愿意学,当场就可以免费。

  “我今年58岁了,60岁以前,我有3个愿望,一是让毛猴形象上邮票,二是将毛猴形象与动漫结合起来搞动画创作,三是以毛猴写小说。虽然实现起来有些费劲,但还是要走下去。”孙怀忠说。

  环太平洋 彩蛋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新疆药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