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药故事 > 正文

【民族团结小故事系列】之三--维吾尔族孩子的上海“法官爸爸

类别:中药故事 日期:2016-8-6 15:48:12 人气: 来源:

  “郭爸爸、郭爸爸,女儿好想你……,今天见到你,我真的好高兴!”,“我的好女儿,爸爸也非常想你,这不我专程来看你了吗,三年没见,我的女儿长高了也越来越漂亮了”。2013年6月8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郭海云一行不远万里来到新疆拜城县,专程看望他捐资助学的孩子们。他一边说着话一边将自己的两个维吾尔族干女儿搂在怀里,两个孩子忍不住激动的哭了起来,同时泪水也湿润了郭海云的眼框,此情此景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时光倒流回2008年,时任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的郭海云响应党中央支援西部的号召,离妻别子,告别父老,随上海市第六批援疆干部一起来到了祖国西部边陲“白水城”——阿克苏,踏上了新疆阿克苏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这个新的工作岗位。

  郭海云一直认为,在新疆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地方,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和稳定的根本保障,他经常借下基层、外出调研、学习的机会向广大群众宣讲民族团结的政策,并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来讲述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全国各地都在关注并支持着新疆的建设和发展。2009年底的一天,郭海云在拜城县人民法院调研工作时了解到,作为拜城县法院定点帮扶单位的拜城县老虎台乡是地处偏远山区的自治区级贫困乡,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仅为3000元,许多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却因为家境贫寒而面临着辍学的境地,而这些孩子一旦辍学很可能因为生活贫困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得知这一情况后,作为父亲的郭海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想到同样是花样年华的孩子,上海的孩子除了学习之外还能在父母在陪伴下观奥运、看世博、增长知识,而这里的孩子却在为学费的筹措而四处奔走,那一夜的他失眠了……

  第二天一早,郭海云就让拜城县法院的同志和老虎台乡党委、政府联系,表达了自己想尽最大努力帮扶贫困学生的想法。几天后郭海云一行冒着小雪驱车两百多公里来到拜城县老虎台乡科克亚村,当他走进帮扶对象----努尔斯曼•克然木和库尔班尼沙•库尔班两个孩子家时,再一次被两个贫困家庭的现实状况深深震撼到,更加坚定了他捐资助学的想法。

  就这样两个地处偏远山区的维吾尔孩子从此有了一个当法官的“上海爸爸”。在援疆工作短短的三年时间,郭海云和家人一起资助了阿依米尼沙·库尔班和努尔斯曼·克然木两个女孩,在此期间,郭海云总会利用各种机会去看望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两个小朋友也会经常给他和他的家人写信、打电话、发短信。同时郭海云还鼓励他在上海的女儿经常和两个小朋友联系,分享交流各自的学习和家庭生活情况。

  两年以后,两个虽然生活艰苦却勤奋好学的小姑娘分别考入了阿克苏最好的两个学校:地区一中和实验中学的高中,郭海云在这次的家访中对孩子的父母表示,只要她们愿意并且能够考上大学,他仍然会继续给她们提供帮助。两名孩子在阿克苏读高中期间,为增进感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及生活情况,郭海云总会利用周末、节假日带孩子出来吃饭、游玩,改善孩子的伙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同时考虑到两名孩子的性别及青春期问题,郭海云每次总会细心的邀请单位有爱心的维吾尔族女同事一起参加。期间,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郭海云又在拜城县老虎台乡增加了2名维族初中学生作为捐资助学的对象。四个孩子就此成为了他和阿克苏受援助地区直接而紧密的纽带。

  2010年下半年因郭海云援疆工作结束,他回到了上海一中院工作。虽然不能和孩子们经常见面,但是回到上海后,他继续对孩子们捐资助学,并与他的四个孩子经常电话联系,嘘寒问暖,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通过他的捐助两个孩子已念大学,两个孩子初中毕业。

  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在新疆工作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而自己只是尽一份微薄力量在新疆阿克苏这片土地上种下民族团结的四棵幼苗,用沪阿血浓于水的情谊来浇灌,希望今天种下的幼苗能成为明天新疆发展建设的栋梁之材。

  上海和阿克苏两地法院的友好感情犹如绿树长青,不仅是法律事业的交流,更是两地人民生活文化的融合,虽然远隔万里,但这份超越民族之间的亲情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淡,反而就像陈年的佳酿,时间越久,越想念,越牵挂,越浓厚、越甘醇!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新疆药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