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文化 > 正文

审视现代文化科学背景下的中医与西医

类别:中医文化 日期:2017-8-31 14:53:55 人气: 来源:

  相对于生命本质的主体认识和健康维系的基本旨,这些差异都是形式上的、非本质的,这些差异使医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具有了各自的局限和不足,这就需要通过互相借鉴与吸纳来使医的理论与方法得到补充和完善。

  中医和西医一样,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对中医学而言,哲学是工具、文化是背景,作向导,由无数科学细节构成的中医医学属性与西医学原本是一致的。而这也正是医实现对接和互融的基础和条件。

  文化学者周有光曾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双文化时代,即每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和覆盖全世界的现代文化内外并存、新旧并用,而双文化的结合方式有三种,即:并立、互补和融合。

  医学进入我国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逐渐形成医两种医学体系并存的局面。二者承担着疾病防控的共同目标。当前,中医治疗目标已由单纯中医病证转换到西医疾病。因此,医在其运行的过程中绝不会永远特立独行,而必定发生重叠、交叉、碰撞、对接和融合,也必定会有互相的吸纳和借鉴。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就是医互融借鉴的成功典范。

  我国半个世纪以来医结合的实践历程也已证明,医联合优于单用、互补胜于竞争、医之间的理论衔接和方互补,不仅是中医学术发展和理论创新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由之,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长期以来,中医学术研究和医比较研究呈现出过度哲学化、人文化倾向,这些研究从哲学和纯概念的层面展开,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发现医之间的差异甚至对立,往往得出“医不可通约”的结论。

  有人认为,中医是“生命医学”,西医是“生物医学”。中医是“形而上之医道”,西医是“形而下之医术”。中医是“调和医学”,西医是“对抗医学”等。这些观点割裂了人与人体、生命与生物、结构与功能、整体与局部的有机联系,不恰当地夸大了医的本质区别和方差异,从而加深了医之间的思想隔阂和学术,这些认识误区和也成为医学对接互融最大的思想障碍。

  周有光曾有言:“科学是世界性的、一元性的、没有东方之分,任何科学,都是全人类长时间共同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经得起公开论证、公开实验、公开查核学派可以不同,科学总归是共同的、统一的、一元的”,医作为人类防病治病的智慧结晶,为人类疾病的防控而诞生,在生命和健康的本质层面上也应当是一致的或趋同的。毫无疑问,医都是研究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防控的医学科学。

  医因为诞生的地域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学术体系,但是二者的区别体现在认识论和方上。

  相对于生命本质的主体认识和健康维系的基本旨,这些差异都是形式上的、非本质的,这些差异使医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具有了各自的局限和不足,这就需要通过互相借鉴与吸纳来使医的理论与方法得到补充和完善。

  解剖是探知人体结构的唯一途径,是医学的基础,医莫不如此。文献记载,中医学最早即起源于解剖,对人体结构的认识远远早于医学体系。

  推荐:

  

关键词:中医文化背景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新疆药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